第四十五萃卦, 坤下兑上——凡人可识不可全交
[卦辞阐幽]
萃:亨,王假有庙,利见大人,亨。利贞,用大牲吉。利有攸往。
彖曰:萃,聚也。顺以说(悦),刚中而应,故聚也。王假,有庙,致孝享也。利见大人亨,聚以正也。用大牲吉,利有攸往,顺天命也。观其所聚,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。
象曰:泽上于地,萃。君子以除戎器,戒不虞。
上卦“兑”是悦,下卦“坤”是顺,喜悦而顺从,象征欢聚;上卦“兑”是泽,下卦“坤”是地,象征水在地上聚而成泽。又,本卦“九五”刚毅中正,“六二”柔顺中正,以中正为前提而上下呼应,相得益彰,故名“萃”。萃:聚集。假:凭借,借助。庙:宗庙。
“人以类聚,物以群分”,天地万物的普遍情理不外乎聚合与离散。阴阳和悦顺从就能聚合,互相违逆则离散。而聚合则兴旺,离散则衰止,所以从天地万物的聚散中可以看出事物兴衰的端倪。
[爻辞解意]
初六:有孚,不终。乃乱乃萃,若号。一握为笑,勿恤。往无咎。
象曰:乃乱乃萃,其志乱也
“初六”与“九四”阴爻相应,但中间有两个阴爻阻挡,形成障碍;因而,“初六”纵然有诚意,也难有结果。然而,如果“初九”呼号求援,不被二阴诱惑,“九四”听到,就会伸出援手,两人就可以握手言欢,破涕为笑,所以,果敢的前进,不会有灾祸。
这一爻,为正当的事业目标,不可意志动摇,应当坚定的向
六二:引吉,无咎,孚乃利用才、龠。
象曰:引吉无咎,中未变也。
殷代的春祭,周代的夏祭,都称做龠”,是简单的祭祀。“六二”与“九五”阴阳相应,但必须有“九五”的援引,才有相聚,吉祥没有灾祸。
“象传”说:“六二”虽然在下卦的中位,但却包围在二个阴爻中间,可能受其影响,使中庸的德性发生变化。所以警告说,趁中庸的德性,还没有改变之前,立即给以援引才会吉祥,没有灾难。
这一爻,说明只要有意志和诚信,必然可以聚集。
六三:萃如嗟如,无攸利,往无咎,小吝。
象曰:往无咎,上巽也。
“萃如”,是要相聚的状态。“嗟如”,是叹息的样子。“巽”在此,是顺的意思。
“六三”是阴柔的小人,不中不正,在上方也没有应援,不得已,想与邻近会聚,但没有人与他相应,因此只有叹息,得不到任何利益。惟一的出路是与“上六”相聚,不过,“上六”与“六三”都属于阴,同性相斥,到底不是圆满的结合,出于无奈,不得不与己在极端而且无位的阴爻,结成伴侣,多少会有羞惭的感觉。
这一爻的含义,是说身边即或有坚强有力的援助者,但如果行为不正,宁可舍弃,而与远方志同道合不得势的朋友结交,才会有利。
九四:大吉无咎。
象曰:大吉无咎,位不当也。
九四阳刚失正,爻位确有不当;而且九四不居尊位,只是近君之臣,却有初六之应,又有六三之比,在下之民为其所得,故有专权越分、欺君夺民之嫌,本应有咎。
爻辞实为告诫之语,是说九四只有得“大吉”,才能“无咎”。对于九四爻来说,九四不当君位则不应该聚民,既聚民,如果能率领群民归顺于九五,并且鞠躬尽瘁,始终团结在君王的周围,成为王室的贤臣,则为得“大吉”,可以免去专民之咎了。
这一爻是说,动机不纯正,只有使结果尽善尽美,才会吉祥。
九五:萃有位,无咎,匪孚,元、永贞悔亡。
象曰:萃有位,志未光也。
九四是位的问题,九五则是德的问题。若有其位而无其德,仍然不能使人信服。
“元”是元首、君王的意思,作为君王,要反身修己,长久不渝地守持正固,这样才能功德显彰,天下无人不服,自然可以悔恨消失。象传指出:“萃有位,志未光也。”仅仅是“萃有位”,而不能做到“元永贞”,那是不行的。
这一爻强调修德的重要性。
上六,赍盗涕痍,无咎。
象曰:责资涕痍,未安上也。
上六由于处在萃卦之极,与六三无应,又与九五逆比,孤独而不能相聚,只好哀声叹息,痛哭流涕。
上六嗟叹哭泣,心不安宁,说明他认识到不能萃聚、孤苦无助的危险。而能知危惧祸,不敢自安,自然行事谨慎,不会被邪恶所害。另一方面,上六既然嗟叹哭泣,也就从反面说明了他有坚定不移的求聚的心志,最终还是能得以会聚的。因此爻辞说上六“无咎”。这一爻是说,虽然欲聚不成,但内存求聚之心。
[萃卦点悟]
识人要全面,交往要选择
人是社会的产物,社会是由人组成的。因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社会中最
基本的关系。由此就可以进一步推论:一个人的成败顺逆,与他所接触的人即围绕在他身边的人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。
本卦在讲要广泛团结同仁的同时也阐释了这样一个原则:交朋友要选择那些中正的人,只有以中正为前提,才能“欢聚”,“上下呼应”,“相得益彰”。否则,这种不良的人际环境会对你产生不良的影响,甚至还会引祸上身。
谨慎交友与求同存异并不矛盾,因为还有一句话叫凡敌可恨,不可全敌。将二者巧妙地结合起来是一种心态,更是一种谋略。在我们的人际交往过程中,不管对方看起来是多么友善或可恶,自己都要把握好原则。
[萃卦例解]
王安石误交伪君子
凡人可识,不可全交。交朋友必须认清对方的本质。“萃”之所以萃,是以中正为前提的。野兽只知道吃肉,当你有肉给它吃的时候,你是朋友,而到关键时候,你得到的不是帮助,而是无情的袭击。北宋政治家王安石误交伪君子的教训,可为一戒。
王安石在变法的过程中,视吕惠卿为自己最得力的助手和最知心的朋友,一再向神宗皇帝推荐,并予以重用,朝中之事,无论巨细,全都与吕惠卿商量之后才实施,所有变法的具体内容,都是根据王安石的想法,由吕惠卿事先写成文及实施细则,交付朝廷颁发推行。
当时,变法所遇到的阻力极大,尽管有神宗的支持,但能否成功仍是未知数。在这种情况下,王安石认为,变法的成败关系到两人的身家性命,并一厢情愿地把吕惠卿当成了自己推行变法的主要助手,是可以同甘苦共患难的“同志”。然而,吕惠卿千方百计讨好王安石,并且积极地投身于变法,却有自己的小九九,他不过是想通过变法来为自己捞取个人的好处罢了。对于这一点,当时一些有眼光、有远见的大臣早己洞若观火。司马光曾当面对宋神宗说:“吕惠卿可算不了什么人才,将来使王安石遭到天下人反对的,一定都是吕惠卿干的!”又说:“王安石的确是一名贤相,但他不应该信任吕惠卿。吕惠卿是一个地道的奸邪之辈,他给王安石出谋划策,王安石出面去执行,这样一来,天下之人将王安石和他都看成奸邪了。”
后来,司马光被吕惠卿排挤出朝廷,离京前,一连数次给王安石写信,提醒他说:“吕惠卿之类的谄谀小人,现在都依附于你,想借变法为名,作为自己向上爬的资本,在你当政之时,他们对你自然百依百顺。一旦你失势,他们必然又会以出卖你而作为新的进身之阶。”
吕惠卿的伪君子手段果然是大见其效,王安石对这些话半点也听不进去,他己完全把吕惠卿当成了同舟共济、志同道合的变法同伴,甚至在吕惠卿暗中捣鬼被迫辞去宰相职务时,王安石仍然觉得吕惠卿对自己如同儿子对父亲一般的忠顺,真正能够坚持变法不动摇的,莫过于吕惠卿,便大力推荐吕惠卿担任副宰相职务。
王安石一失势,吕惠卿的小人嘴脸马上露了出来,不仅立刻背叛了王安石,而且为了取王安石的宰相之位而代之,担心王安石还会重新还朝执政,便立即对王安石进行打击陷害,先是将王安石的两个弟弟贬至偏远的外郡,然后便将攻击的矛头直接指向了王安石。
吕惠卿真是一个伪君子,当年王安石视他为左膀右臂时,对他无话不谈,一次在讨论一件政事时,因还没有最后拿定主意,便写信嘱咐吕惠卿:“这件事先不要让皇上知道。”就在当年他们关系非常好之时,吕惠卿便有预谋地将这封信留了下来。此时,便以此为把柄,将信交给了皇帝,告王安石一个欺君之罪,他要借皇上的刀,为自己除掉心腹大患。在封建时代,欺君可是一个天大的罪名,轻则贬官削职,重则坐牢杀头。吕惠卿就是希望彻底断送王安石。虽然说最后因宋神宗对王安石还顾念旧情,而没有追究他的“欺君”之罪,但毕竟己被吕惠卿的“软刀子”刺得伤痕累累。
为人处世中,特别是权力场中,不乏这样的人,当你得势时,他恭维你、追随你,仿佛愿意为你赴汤蹈火;但同时也在暗中窥伺你、算计你,搜寻和积累着你的失言、失行,作为有朝一日打击你、陷害你并取而代之的秘密武器。公开的、明显的对手,你可以防备他,像这种以心腹、密友的面目出现的伪君子,实在令人防不胜防。因此,领悟萃卦之意,懂得如何去识人交人,是很有必要的。
本文出自国易堂,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://www.guoyi360.com/64gua45/zh/5570.html